- 科室介紹
- 消化內科
消化內科
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
近年來,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西方化,膽囊結石及膽道結石的流行率有上升的趨勢。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 (ERCP) 是現今最精確的診斷方法,藉由十二指腸鏡導引至十二指腸乳突〈膽胰管開口〉處,再經內置導管放入膽、胰管內,並施打顯影劑來顯現結石或阻塞的位置和病因。ERCP 是直接膽道顯影,能清楚顯示膽管樹的全貌和結石的部位、大小、數目,還能顯示膽管本身的病變,如膽管狹窄、擴張、解剖變異、腫瘤等,對於膽道疾病的診斷明確可靠。我們使用 ERCP 治療膽道梗阻性疾病,能迅速、有效解除膽道梗阻,成績相當優異。在 ERCP 的基礎上,可以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 (EST)、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 (ENBD) 等介入治療。
肝炎治療
據統計台灣地區慢性 B 型肝炎流行率約 15-20%,換言之全台灣約有 300 萬帶原者,而慢性 C 型肝炎流行率約 2-4%,換言之全台灣約有 30 萬帶原者,每年新發生之肝癌病人約 1 萬人,每日死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有 13 人,肝病是國病確實名符其實,因此其治療與定期追蹤之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本科在治療慢性 B 型 C 型肝炎的迄今已超過 20 年的經驗,目前有口服抗病毒藥物和干擾素可供選擇,必須視病人的條件決定適合的治療策略,治療後的長期追蹤確實可以改善肝硬化及減低肝癌肝硬化的發生率。
據文獻統計,使用干擾素治療 E 抗原陽性及 E 抗原陰性之慢性 B 型肝炎患者,分別有 30% 及 20% 之療效,我們的經驗亦有 20% 之療效使用干擾素同時加上口服抗病毒藥物 (ribavirin),據文獻統計,對第一型 C 型肝炎有 50% 療效,對二/三型 C 型肝炎則有 80% 療效。我們的經驗 有 78% 之療效未來,本科將積極參與多項跨國際合作的大型研究計畫,提供病人更多的治療選擇及希望。